以色列所犯的错误,难道伊朗会让整个世界“为此付出代价”?显而易见,伊朗和以色列如今已经达到“红眼”状态,两国都渴望让对方体会自身的激烈愤怒。6月14日,双边的攻击仍在持续,但与前一天相比,这一轮的攻击显然有所升级,主要体现在双方攻击目标的选择上。首先,从伊朗方面来看,为了提升攻击对以色列的破坏性,伊朗直接向特拉维夫的市区发射了导弹。不止如此,伊朗还将攻击目标锁定在以色列国防总部大楼,以及以色列战机的燃油生产设施和能源供应中心。这次伊朗的导弹攻击已经造成以色列10人死亡,伤者超过200人,伤亡人数明显高于6月13日的攻击事件。
随后,以色列的反击行动也在不断加剧。根据以军的官方说法,他们已经打击了包括伊朗国防总部大楼和国防研究与创新组织在内的多个目标。此外,以色列还转向了伊朗的能源设施,对大不里士的炼油厂以及南帕尔斯天然气田第14期项目进行了无人机攻击。显然,这一局势正在变得愈加严峻,双方开始互相攻击对方的战略“命门”;打击国防大楼或许算是小事,但攻击能源设施的后果可谓致命。在某种意义上,这种影响的严重程度甚至可以与直接攻击伊朗核设施相提并论。
展开剩余57%尽管伊朗在国家层面上还未全面探讨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可能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意图向外界发出警告:如果伊以冲突持续升级,伊朗不排除会作出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决定。可想而知,一旦霍尔木兹海峡被伊朗封锁,全球将面临剧烈攀升的油价,只有极少数的能源出口国能够幸免于此。霍尔木兹海峡承担着全球大约20%的石油运输量,不像苏伊士运河或好望角那样,即使封锁也可以绕行;整个波斯湾只有这一个出海口。
以胡塞武装封锁红海为例(伊朗若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将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受其影响,不少航运公司被迫调整航线,选择绕过红海而前往非洲好望角。由于船只改道,运输成本激增。例如,一艘从亚洲航行至北欧的货轮,往返需多支出100万美元的燃油费,而此类飙升的运输成本最终会转嫁到全球物价上,消费者必然会感受到压力。
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带来的连锁效应与胡塞武装封锁红海相似,但由于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不可替代性,影响会是立竿见影的。然而,伊朗在没有最后时刻绝对必要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实施这种封锁措施,因为这将对全球造成广泛且深远的影响,无疑会引起绝大多数国家的强烈反对。总的来说,事态并非绝对,如果以色列确实选择切断伊朗的资金来源,那么伊朗可能别无选择,只能通过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来向国际社会施压,以防止以色列的侵略行为。
发布于:天津市联丰优配-短线配资网站-怎么下载杠杆炒股平台-配资平台官网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